卷土而来的疫情,打乱了原本规律和有序的节奏。在忙碌和期待中,春天已悄然过去。自二月份以来,星号、黄码、阳性、核酸、隔离、管控、抢菜、屯粮……这些平日里出现在热搜、资讯里的词语,一下子就来到了身边,离得那么近,就连平日里那些“无所谓”、“佛系”的人,也变得神经敏感、神情忧郁。那些天里,大路上往日喧闹的车流也收敛了脚步,只有偶尔急促远去的警笛,昭示着城市的静肃。大家谨慎地透过口罩溢出的雾气,伸长了脖颈,望着长长的队伍,默默等候着有可能就在明天的突如其来。两个多月过去了,窗外已是一片葱翠,萌生的绿意裹着希望,慢慢扫清人们心头的阴霾。的确,在这不平凡的八十多天里,从紧张到冷静、从仓促到沉着、从焦虑到理性,我们都在转变。
一
清晨,画眉鸟悦耳又吵杂的叫声唤醒了寂静的校园。绚红的杜鹃花兀自绽放着,掩映在香樟树的新绿中,被朝阳镀上一层胭脂色。但明媚的晨光并不能留住张家港校区管委会副主任、苏理工副院长温兆奎的匆匆脚步,每天,他总是习惯踏着朝霞,快步巡视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。自二月中旬疫情发生以来,温兆奎就与综合保障处的教职员工们一同返回张家港校区,现场协调各部门的防疫工作,共同坚守岗位。作为校区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,温兆奎和他带领下的综合保障处承担着艰巨的任务。八十多天里,兢兢业业的后勤教职员工们除了要进行校园管控、人员核验、环境消杀、储备防疫物资,还要保障校园水电安全、环境保洁、垃圾清运、植被养护等工作。在张家港全市静态管理的一周间,26名员工住进学校,这些勤劳朴实的身影,在每天不断重复的劳作中,陪伴着日出日落,守护着校园的宁静。
“迎难而上、敬业奉献的精神,是后勤人最宝贵的财富。”张家港校区、苏州理工学院综合保障处主任顾俊林说,“苏州地区出现疫情以来,大家都清楚疫情风险和外地返校须隔离的防疫要求,但没有一人退缩,所有后勤教职员工始终保持着线上线下随叫随到的姿态。在这种昂扬的干劲下,大家迅速进入疫情防控工作状态,落实防疫要求,强化日常管理,开展防疫应急演练,顺利迎接了苏州市、张家港市的多次工作督查,保障了学校平安。”他说,“两个多月里,很多同志的倾力付出让人感动。赵云同志在返回学校的途中突发疾病,即便在病床上被限制活动的状态下,还下意识的要解开绑带,念念不忘信息日报任务。赵成静、柏继伟同志定期采购新鲜蔬菜,挨家挨户的送到教职工隔离点,保障隔离教职工们充足的生活物资。还有物业经理张新平、保安队长张则练……他们的朴实、奉献、勤奋,让我们始终充满了战胜疫情的信心。”
“工作和家庭,老温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。我知道,即便是硬把他拉回家里,他心里也会不踏实。在张家港校区这么多年,他早就把校园当成了另一个家。”因防控疫情不便于人员流动,而分居两地的章婷芳老师笑着说,“我对他挺放心的,只是希望他多保重身体,注意安全。”
校区、苏理工领导看望物业员工
宿管员工为学生宿舍开窗通风
后勤教职工为隔离教师供应蔬菜
二
正午,充足的阳光把天空照射的分外通透。明丽湛蓝的光线,带着一缕倦意,让校园更显得平静安详。但这份宁静却不能被所有人分享。“好的好的,祝你顺利通过面试。”招生就业中心主任李楠匆匆的结束通话,又抓起旁边另一部响个不停的手机。在李楠看来,本学期的开局难度绝非是“简单模式”。疫情影响下,应届毕业生出国进修受阻,国内考研人数激增,录取难度增大;企事业单位效益普遍不景气,用人胃口相对减少;应届毕业班学生无法返校,疫情心态造成学生择业主动性不强、实地应聘受阻,就业率提升困难……
破局的关键,在于鼓舞大家放平心态,树立信心。
“今年考研确实不易,不仅要面对比往年数量更多的考生,还要和大批往届考生同台竞争,他们更具备考和应考经验,知识基础也比应届生更扎实。竞争很激烈。”18级材料专业杨诗雨说,“我报考的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专业,复试分数线比去年上涨了近20分,我的初试成绩未达线。调剂系统开通后,我及时填报了调剂志愿,并获得了桂林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的复试机会,最终顺利上岸。”被成功录取的杨诗雨仍觉得自己很幸运,她总结这段难忘的经历说,“考研调剂一定要放平心态、正视自己、抢占先机。当时看到自己的笔试成绩未能达线时,心中不免失落,也曾想过再重新复习一年。在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复试与调剂线上指导会议后,听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,让我及时平复心情,于是我决定迅速行动,才有了最终的收获。”
“考研失利确实让人失落,尤其是全身心投入却没有得到回报。但是我认为,它不应该成为阻挡我们前进的绊脚石,我们已收获了锻炼和成长,过去的也会成为宝贵经历,不辜负未来才是明智,所以,我决定转变心态,踏上就业岗位。”来自河南信阳的18级机制专业王一名,凭借在校期间众多的科创获奖、丰富的学生干部经历,被沙钢集团“抢单”。“从信阳到苏州,我向往这里,也决定留在这里。通过老师为我们推荐的用人信息,以及参加各类线上宣讲会、招聘会,我向沙钢集团投出了简历。我坚定自己的选择,我也庆幸自己的选择。”
学生处长杜长冲介绍,“我们着力推进学生工作向‘常态化疫情防控模式’转型。疫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,除了不能与同学们面对面沟通和开展工作,更重要的是给同学们带来心理和情绪上的负面影响。因此,我们的工作并非简单地从线下转移到线上,而是要在鼓舞同学们树立健康、开朗的心态方面上投入更多的精力,使同学们能够积极地面对学业和未来。”杜长冲说,“本学期,我们通过举办考研复试与调剂线上指导会议、线上考研经验交流会、定期线上招聘会等深化毕业生工作,通过开通心理服务和学生事务服务两条热线、疫情专项补助等细化学生服务工作,通过开展‘心怀感恩,逐梦前行’演讲比赛、‘爱在春风里’感恩教育、‘阳光之星’评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氛围,多管齐下,努力打开新局面。”
三
午后,校园里的香樟树摇曳着婆娑的身影,沙沙的樟叶和风一起,把阳光揉碎,洒落下一路斑斓。轻快流利的声音带着特有的生动,商学院青年教师吕文翕的网课正酣。吕文翕的网课以其饱满的热情、开朗的亲和力、“接地气”的例举、清晰条例的逻辑而广泛受到学生们的称赞,并在学院青年教师线上教学考评中名列前茅。“很多人觉得网课不方便、效果不好,我并不完全认同。同学们在家上网课,省去了平时来往教室的繁琐,减少了穿梭准备的麻烦,课堂反而变得更加纯粹。在这种纯粹的环境下,老师的主体作用被进一步放大,只要老师在讲课中放平心态、倾心投入、善于引导、激发兴趣,网课也能成为同学们学习知识的新焦点。”吕文翕说,“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,学生不能返校,但在教务处和学院的周密组织下,我们的网课进度与教学计划保持一致。只要同学们保持平和、自律的心态,我相信线上教学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。”
保持平静、坚持自律,是吕老师对上好网课的看法,这与同学们的观点达成默契。
20级财务管理专业周子妍说,“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轨迹和生活模式。居家的学习生活或许因为空间受限感到不自由,或许因延期开学为学业科研进度感到焦虑,或许莫名其妙的感到烦躁。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,我们必须做到理性认知,坦然面对当下并制定计划,保持生活学习规律有序进行。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,我们终将战胜疫情,相聚在沙洲湖畔。”
20级机制专业王添立说,“因疫情影响,我们不能去返校上学。但是,我们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。线上学习新颖的上课形式、精彩的课堂瞬间,无不吸引着我们。线上学习也十分便捷,不用出门就可以获取知识。但同时,线上学习考验我们自觉性和耐心。没有老师面授时的监督,没有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的氛围,让一些同学发出了“想回归教室”的心声。我认为,线上教学的效果,主要还是取决于学习态度,你有多自律,就有多优秀!”
“为了进一步提高网上教学的成效,帮助老师丰富线上课堂内容,提高同学们的自律意识和守纪观念,我们采取了多种保障措施。一方面深化与慕课、超星等云平台的合作,拓展教师们的素材、视野;另一方面增设互动环节、加强与班主任班干部沟通、开展线上练习等,加强对学生的有效约束。经过一段时期的督导,以及座谈、调查,目前307名教师开设的854门课程中,学生们对网课氛围、效果等的认可度超过80%,除实践课程外,理论课程基本能够达到预期教学计划。”教务处主任王勇说,“除了抓好线上教学,我们还首次组织225门课程、1893人次的在线考试工作。为了确保考试的规范、公平、有效,我们在制度要求、考试平台设置、学生作答、教师在线监考管理等方面,进行了详细的图解和视频说明,确保了考试任务的圆满完成。”
吕文翕正在上网课
在线考试
四
暮春的黄昏总是眷顾着蓬勃的万物,一步三盼的收起了霞光。星星点点的华灯,把一片香樟叶晕染成金黄。借着夜的宁静,电信学院副院长田会峰正通过在线会议平台,细致耐心的指导毕业班同学们做好毕业设计。“由于无法实地操作实验设备、缺少实验器材、校企走访受限,疫情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和老师们来说,带来影响是巨大的。对此,我们正在努力的创造条件,克服困难。”田会峰说,“满足同学们的学业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。为了帮助毕业班同学们顺利完成毕业设计,我们共同想了很多办法,包括邮递或网购实验材料、视频连线指导实际操作,甚至是修改毕业设计研究方向等,一切努力,都是为了帮助同学们能够如期完成学业任务,顺利迈进人生的新征程。”田会峰说,“时间不等人,我们从疫情发生之初的观望心态、拖延思想,转变到了现在主动适应、积极作为,这是常态化疫情防控造就的新业态,也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新转变。疫情不是‘躺平’,居家更不是放假,只要想干事、会干事,就一定能干事、干成事。”
“目前,我们主要通过线上沟通、委托实验的方式推进科研工作。疫情防控状态下,教师们难以赴企业实地交流,校企之间的互动、交流,更多的是通过云平台来实现,包括项目需求、资料共享、成果评审等。遇到必须要进行的实验,以及采集的数据,则是委托在企实验室员工或研究生来进行。多种尝试,努力保障科研项目的不断推进。”机动学院院长袁明新说。
科技与产业合作部主任陈四杰说,“受疫情防控、企业效益、沟通限制等因素的影响,横向科研固然面临着更多的困难。对此,科产部通过线上征询建议、推广有效经验、深化与重点行业的联系等方式,把科研工作的注意力引导在钢铁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智能装备等潜力行业,放长眼光,备战疫情防控新常态。在纵向科研方面,目前校区、苏理工申报国家级项目39项、省级项目42项,申报数量、质量比去年有了新提升,在此基础上,科产部将继续做好组织动员和督促指导,努力推进科研工作破浪向前。”
平静而又不平凡的一天,在熟悉的匆匆背影中、在应接不暇的电话铃声里、在津津有味的云端课堂上、在手持焊锡枪同学的指缝间悄然落幕。安详的校园里,还有党政办公室抓实任务统筹、做好健康日报、迎接上级督察、服务师生需求;网络信息中心建设人员信息库、开通会议系统、维护校园网、保障网络安全;图书馆举办线上读书节、阅读“云”推广、文献在线传;财务处做好预决算、薪酬发放、上级报表和紧急业务报销;金鑫、赵成静、周塔、夏惠花、田会峰、张其亮等老师主动参与社区防疫一线志愿者,王鼎老师在敦煌老家爱心献血,温暖着城市……这些真诚朴实的付出,沉淀着温暖、滋养着我们的根基。
夜幕降临,蓬勃的校园也收敛了一天的精彩,偃息了协奏,准备迎接明天的盎然。沙洲湖倒映着的灯光,像张开的捕梦网,滤掉了烦恼,只留下了轻轻的杨柳风,和温润的青草香。张家港校区管委会主任王志东说,“校区和苏理工师生们拼搏奋进的一幕幕令人鼓舞,但同时我们依然要看到,各地散发的疫情病例、身处风险区的师生、紧迫的学业任务、即将到来的毕业季和招生季……这些复杂的因素和艰巨的任务,容不得我们有半点疏忽懈怠。常态化疫情防控局面下,我们既要推进工作,又不能放松警惕。俞孟蕻副校长也曾反复叮嘱,这是真正考验我们凝聚力和执行力的时刻,也是真正锤炼我们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时刻。我们牵挂着老师和同学们,惦记着他们的平安健康、工作学业。固然明天充满挑战,但我相信,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,我们终将战胜困难,迎来团聚的那一天。”